
广汽讴歌汽车评测,广汽讴歌汽车评测***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广汽讴歌汽车评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广汽讴歌汽车评测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配10AT挑战BBA,广汽讴歌RDX实力究竟如何?
RDX是讴歌推出的第三款国产战略车型,同时也是这款车型的第三代产品。第一代RDX诞生于2006年,第二代是在2012年推出并且进口中国。前两代RDX基于CR-V(参数|图片)的平台开发,也就是说,本身是紧凑suv,贴上豪华品牌标签之后就变成了中型SUV。这一代RDX则是基于全新平台打造,整体均衡实力都有了巨大提升。
1.广汽讴歌RDX个性犀利的外观设计,和其他豪华品牌的古典、优雅都不太一样。
2.内饰从做工到用料都更像是一台真正的豪华车型,3D音响系统效果出色。在多媒体系统的系统逻辑、操作便利程度方面,与“BBA”的差距是客观存在的。
5.虽然SH-AWD四驱系统经过进化,拥有更多的后轴扭矩分配和更快的响应速度,但遗憾的是,受成本限制并未全系标配。
●动力:全系2.0T涡轮增压取代3.5L V6发动机、本田自主研发10AT变速箱
广汽讴歌RDX身上搭载的这台2.0T涡轮增压发动机最大功率195kW(265PS)/6500rpm,最大扭矩380N·m/3000-4000rpm,和同级车型相比,这个数据属于主流水平
起步阶段,RDX的动力储备很足,发动机动力比较线性,涡轮迟滞控制得很好。经过这几天的驾驶,无论是高速行驶还是城区道路,动力基本是随踩随有。但当你需要急加速的时候,还是需要稍微等上那么一秒,不过随即而来的就是充沛的动力响应
10AT变速箱的体积很紧凑,整体来看传动比的范围更广,各挡之间的齿比也更密。行驶中表现还是非常聪明,拥有不错的平顺性。高速行驶过程中,当车速到达100km/h左右,变速箱便能挂入10挡,能有效提升高速巡航时的经济性
看好讴歌,感觉这个品牌的车真的不错,以后肯定会越来越好。国内人还是不够了解这个品牌,或者说不够懂车。讴歌并不迎合国人的喜好,这也是它个性的体现,只做自己认为对的,相信它口碑会积累起来的。
但与本田一样,它也是有着良好的品质声望的,它也比较注重驾驶体验。在美国,讴歌往往被视为比雷克萨斯更运动化的品牌。所以,大概率,讴歌的质量稳定性会是很好的。说到高端suv车型,大家想到的就是奔驰GLC,宝马X3和奥迪Q5等车型了,但是这几款车如今在大马路上可以说是经常看到的车型,若是不喜欢大众车型的朋友则就需要在二线豪华品牌中去寻觅一些符合自己需求的车型,而今天就跟大家来聊一款在二线豪华品牌中无论是质量还是其设计,又或者是舒适度上都非常不错的一款车型!它就是讴歌RDX!除此之外我们还会跟大家进行深入的对比让大家对这台车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好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款车吧!
在先说讴歌RDX这款车型之前,我们先简单的来了解一下讴歌这个品牌,相信很多人对于讴歌这个品牌基本上是知之甚少,尤其是当大家看到它的车标之后,很多人还都会误以为其实一款高端的长安汽车,若是真有此想法,那要是被懂车的人听到后,肯定就要贻笑大方了!讴歌汽车于1986年创立于美国,但是其却是日系豪华车,并且还是本田汽车旗下的高端子品牌,而其主打的就是高端奢华的享受!由于创立时间过晚,所以其知名度远远的低于了BBA车系,并且其在自身营销上做的也并不好,这也促使其远远没有同为日系豪华车的雷克萨斯那样声名远播!
该车搭载了一台2.0T的涡轮增压发动机,其最大马力为265马力,传动部分则是匹配的10挡手自一体变速箱,百米加速为7.2秒,并且该车还有四驱车型可选,而四驱车型的配置也是更加的丰富,还有360度全景影像和后桥限滑差速器,使其具有更强的越野性能!而10AT则是世界上第一台用于横置平台的10挡行星齿轮自动变速箱,虽然多了4个挡位,但由于行星齿轮相对平行轴在体积上的优势,它的长度要比本田自家的6AT还短。传动比范围增加了67%,在输出动力时的挡位[_a***_]可以更加优化。另外这个变速箱在100km/h时可以挂上10挡,同时又能从10挡直接降到6挡。再说说这个SH-AWD,虽然十年前的MDX身上也有SH-AWD,但其实RDX上的已经是第四代技术,相比第三代,离合器性能有所提升,同时体积减小,软件标定也进一步精进,优化了预判和响应设置。这样,第三代RDX的后轴可分配扭矩增加了40%,扭矩分配响应时间也减少了30%。
说到BBA之外的豪华品牌,比如凯迪拉克、捷豹路虎、林肯、雷克萨斯,可能大部分人一下子能想到不少,但是还有这么一个日系豪华品牌,尽管进入中国快七年时间,并且多款车型也已经实现国产,对于国人来说仍然有些陌生,它就是讴歌。相比于其他品牌的风生水起,讴歌似乎有些过于低调了,而国产RDX的出现,让它再次回到人们的视野。
RDX是讴歌推出的第三款国产战略车型,同时也是这款车型的第三代产品。第一代RDX诞生于2006年,第二代是在2012年推出并且进口中国。前两代RDX基于CR-V(参数|图片)的平台开发,也就是说,本身是紧凑SUV,贴上豪华品牌标签之后就变成了中型SUV。这一代RDX则是基于全新平台打造,整体均衡实力都有了巨大提升。
现在我们各个方面来与BBA对比下:
●动力:全系2.0T涡轮增压取代3.5L V6发动机、本田自主研发10AT变速箱
广汽讴歌RDX身上搭载的这台2.0T涡轮增压发动机最大功率195kW(265PS)/6500rpm,最大扭矩380N·m/3000-4000rpm,和同级车型相比,这个数据属于主流水平。
在北美的雅阁、奥德赛上,这款横置10AT变速箱早已出现,结构小巧的它比爱信6AT变速箱还要小,长度仅37.5厘米,传动比范围增加了67%,可以让车辆燃油经济性以及动力传输上表现更优秀。
10AT变速箱的体积很紧凑,整体来看传动比的范围更广,各挡之间的齿比也更密。行驶中表现还是非常聪明,拥有不错的平顺性。高速行驶过程中,当车速到达100km/h左右,变速箱便能挂入10挡,能有效提升高速巡航时的经济性。
对于不少豪华品牌消费者来说,如果标配里没有四驱系统就像减配一样。广汽讴歌RDX搭载的第四代SH-AWD系统,在前三代的发展基础上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去掉了行星齿轮组,多片离合器同时承担扭矩输出与动力传输。同时这套四驱系统体积相较上一代车型,体积更小重量更低,后轴可分配扭矩增加了40%,响应时间也进一步降低。
●外观:把所有“个性”刻在脸上,立体感很强
讴歌Rdx的综合实力还是非常强的,2.0t+10AT的动力可以说是同级最强之一,但是,rdx要挑战bba现阶段还是完全没有可能的。下面我注意分析。
1.品牌知名度太低。在没有国产之前,讴歌在中国最出名的车型还是mdx,之后其他车型在市场上完全没有号召力。而其后由于本田思铂睿的上市,让很多人认识了tlx,但是之后也仅限于此。在讴歌国产后,上市的几款车型销量都不佳,所以在市场上几乎没有号召力。
2.rdx没有摸头中国消费者的需求。中国消费者在这个级别最强的需求是什么?空间!中国消费者对空间的追求是高于动力的。rdx在空间是上的表现只能说是一般,与同级对手比完全没有优势。所以如果转变不过这个观念的话,讴歌很难成功。
3.定位不准确。讴歌rdx的竞争对手现在应该是林肯、英菲尼迪、凯迪拉克这些二线品牌,这些对手都竞争不过,还谈什么bba?要知道,bba和二线中间还有一个雷克萨斯。所以讴歌要想在中国成功,一定要步步为营。
我认为rdx绝对是一辆好车,在北美的销量就可以看出,但是这并不代表在中国就能成功,如果不做本土化的优化的话,讴歌将来会困难重重。
讴歌是什么车,感觉怎么样?
讴歌(Acura)是日本本田汽车公司旗下的高端子品牌,于1986年在美国创立,其名称Acura源于拉丁语Accuracy(精确),标志为一个用于工程测量的卡钳形象,反映出讴歌精湛的造车工艺与追求完美的理念。
作为第一个日系豪华汽车品牌,讴歌以个性化和前瞻科技的“运动豪华”理念对豪华车的概念进行了重新诠释,品牌一经推出即在北美市场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讴歌的车型均在北美进行设计、开发和生产,先后开发出了以TL、RL、MDX等车型为首的丰富产品线。讴歌品牌于2006年9月27日正式登陆中国市场。
美国Honda推出这一新的“高档”系列车,并且通过单独的经销商网络销售,对此,汽车业观察家们的典型反应是“无法实现”。为了体现事业部名称中“精确”的主题,Acura标识中的“A”转化为一个传统的卡钳样式--卡钳专门用于精确测量。在汽车市场上,“日系豪华车”这一说法是被广泛接受的事实,但在Acura之前这是难以想象的。自Acura Legend和Integra在1986年初次登陆美国,这一新的汽车品牌在1***6至1986十年中创造了辉煌的业绩。
本田宗一郎说:独特的发明创造,如果不能及时的提供给社会,它将毫无价值。Honda研究人员认为他们不是在研究技术,而是在琢磨人的心理,想尽一切办法,用尽一切先进技术来满足人们的心理。所以,Honda始终强调用户满意第一。正是这种理念的指引下,自1986年Acura(讴歌)在美国诞生以来,便备受人们推崇,迅速成为北美市场上最成功的豪华品牌之一,全球销量超过320万辆。2006年,Acura(讴歌)登陆中国,给中国高端消费人群带来了全新的北美“运动豪华”之风。让我们穿越时空了解一下Acura(讴歌)的崛起历程
日本本田的高端品牌。发动机、地盘基本和本田一致,但牌子不一样了,价格也就不同了。就想丰田的牛头标和雷克萨斯一样,同样的发动机和变速箱、地盘,但价格相差100多个。
讴歌是本田的高端车型,如同丰田的凌志,日产的英菲尼迪,然而在国内的受众很小,鲜为人知!我觉得在现在车市要有“战绩”不是光靠技术的,毕竟同级别车型大家都不差!所以颜值很重要!车型的“辞旧迎新”很重要!市场营销更重要!试想你都没听说过这款车你会去买吗?所以对于本田来说讴歌车型至少在国内是失败的.要想达到凌志或奥迪的销量,任重而道远啊!
法系豪华品牌雷诺退出中国市场,引起了不大不小的波澜,确实法系车在中国混得不怎么好,车型虽然口碑不差,但是销量尽如人意,随着雷诺的推出大家都在纷纷猜测DS等法系品牌未来会如何,但是今天我们要说的不是法系品牌,而是和雷诺一样在中国命运多舛的日系豪华品牌——讴歌。
讴歌,英文名ACURA,有一段时间被称为阿库拉,说到讴歌可能不少消费者并不了解,但是说到它的东家可是赫赫有名,粉丝无数,它就是有着“买发动机送车”这个称号的本田。讴歌是本田旗下的高端品牌,其中的关系就相当于奥迪对于大众、雷克萨斯对于丰田、英菲尼迪对于日产一样。不过让人非常奇怪的是,不同于大众粉或丰田粉,他们换车会选择奥迪或雷克萨斯,众多本田粉丝并没有实现从本田到讴歌的转换,难道真的是“一日本田终身本田”?这可能也是讴歌这个日系豪华品牌非常尴尬的地方。
难道讴歌知名度的问题?讴歌的知名度理论上没有问题,老东家本田是和大众、丰田齐名的汽车品牌,旗下车型知名度非常之高,而讴歌在2006年进入中国市场的时候,大家都是非常看好的,都认为它将和雷克萨斯一起撑起日系豪华的一片天空,而从美国市场的表现来看,讴歌的强势也是有目共睹,记得当时听闻讴歌进入中国的消息之时,奥迪4S店的相关人员也和笔者透露出——狼来了的担忧。
但是令人无法想到的是讴歌在中国不是一头狼,而是一只哈士奇。
难道是讴歌的车型有问题?也不会是,师承于本田,而且还是本田的高端,发动机质量必须是杠杠的,而且从试驾过讴歌的几款车来看,无论是轿车还是SUV,都是浓浓的本田风格,而且在本田本身的基础上还有提升,丝毫不输给雷克萨斯和奥迪,更值得注意的是,讴歌的本土化其实做的很不错,一些车型的内饰按键上都采用了中文,即便如此讴歌的销量还是没有得到提升,甚至出现过让利十几万依然惨淡的情况,问题究竟出现在哪里?
核心关键还是市场管理。讴歌期初和雷克萨斯一样,全进口不国产,但是4S店的数量却远不如雷克萨斯,就拿汽车消费力在全国数一数二的上海来说,长期以来在全上海只有五角场一家店,随着时间的推移如今在上海还是只有一家店,只不过五角场的关门了,搬到了郊区闵行,也就是说即使在讴歌的“全盛”时期,整个上海仅有两家讴歌4S店。雷克萨斯呢?在上海有7家店,奥迪更多有16家店,这样如何竞争?
讴歌怎么样口碑好吗?
唯一没有量产v8的所谓豪华品牌讴歌,实力和本田有关,小排量玩玩可以,大排量实力短腿,和本田摩托车起家有关。传统汽车豪强bba,英菲尼迪,雷克萨斯,凯迪拉克,沃尔沃,林肯,包括捷豹路虎都有量产大排量v8引擎,可以说是当年豪车门槛标志之一。本田讴歌在豪车领域的尴尬在于没有v6以上引擎的名机头,量产v8直接空白。同为日系的两个大哥丰田雷克萨斯,日产英菲尼迪都有牛逼的v6v8,尤其英菲尼迪v6v8都有沃德大奖背书,并且是最强v6 双涡轮增压引擎的GTR背后大佬。
讴歌是本田旗下的高端品牌,主力车型是MDX越野SUV系列和RL及TL高级轿跑系列。讴歌4S店正式引进大陆应该是零八零九年。讴歌走的是所谓技术高端的路线,强调车辆操控,及本身底盘四驱系统。个人感觉它的影响力在日系高端三剑客:雷克萨斯,英菲尼迪,讴歌里包括在大陆的销量也好口碑也好排名靠后。以上只是我的一些粗泛了解。
讴歌作为本田旗下的豪华品牌车型,目前已经归类为小众车型,小众车型的特点比较明显,销量和热度比较低,后期保值率不是很理想,但是讴歌车型作为本田生产,车型可靠性和稳定性比较高,后期用车费用还不错,目前的优惠力度比较大,用于居家使用性价比还不错。
讴歌车型
讴歌CDX定位为紧凑型豪华SUV,竞品车型是宝马x1和奥迪Q3,入门车型指导价格22.98万,目前优惠3.5万左右,优惠完19.5万左右,基本与丰田荣放,本田CRV和日产奇骏持平,整体的性价比还不错,但是车型后期保值率比较低,并且不太容易出手,这样的小众车型,消费者在选车之前,还是要深思熟虑
讴歌车型比较少,目前在售车型一共五款,分别是三款SUV车型,一款轿车和一款跑车,车型的选择余地有限,其次车型在国内4S店面比较少,后期维修保养比较麻烦,一般店面都分布在中大城市,这对于消费者来说增加了一定用车费用。
总结:讴歌是标准的小众车型,对于这样的车型来说,如果非常喜欢或者有一定情怀,车型优惠力度比较大,性价比不错,还是值得选择的,如果有其他选择,尽量以主流车型为主。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广汽讴歌汽车评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广汽讴歌汽车评测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msdw.com/post/68156.html发布于 2024-11-29